发布时间: 2021年04月19日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如何在“聚与用”的精准对接上找问题、寻规律?人才评价破“四唯”后,“立”什么?“英雄不问出处”,那对青年人才来说,问什么?
以上人才“痛点”,如何破解?其实,党中央已经给出了明确答案。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明确要求,“有力有序推进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体制机制”。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就“改革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式,推广‘揭榜挂帅’等机制”作出专门部署。
如何深刻认识“揭榜挂帅”的时代意义,有力有序推进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体制机制,最大限度激发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这将是“十四五”时期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
实现“聚与用”的精准对接
“揭榜挂帅”是中国自古以来招贤纳士的治国安邦之策。从大禹临危挂帅印、治水攻关十三载,到昭王礼贤士、将起黄金台,都传承出中华文明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才价值观。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政府对海外学子就采取了以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建设事业为动力的招贤纳士政策,掀起了大批海外学子回国热潮。十年间,有3000多名海外学子应邀回国参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其中许多科学家回国就是来“揭榜挂帅”的。比如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研究发展原子能事业的问题,专门吸收李四光、钱三强等海归专家挂帅科研攻关,由此拉开了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序幕。
由此可见,“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不拘一格降人才,是我国治国兴邦的基本经验。当前,在科技创新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核心支撑的新形势下,中央提出探索“揭榜挂帅”的科研管理新体制新机制,具有特殊的改革意义。
“揭榜挂帅”是以自主创新为引领的科技领军人才集聚攻坚行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呈现交叉、融合、渗透、扩散的鲜明特征,新一轮全球人才竞争将集中体现为以创新攻关为导向的优质人才资源集聚。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仅是全球化的人才开放战略,更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人才攻坚战略。由此,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要聚焦在创新攻关上,必须要在“聚与用”的精准对接上找问题、寻规律,以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衡量引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成效。
中国航天事业能够蒸蒸日上,航天人能够快速成长成才,一个基本经验就是遵循科研活动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实现“榜与帅”的精准对接。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搭建了以任务为导向的多维度、多层次的人才选拔培养体系,成功造就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过硬、富有创新精神、置身于世界科技前沿的科研队伍。
打破“榜与帅”之间的潜规则
“揭榜挂帅”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新治理模式。“有大楼无大师”的“钱学森之问”,是科技、教育、人才体制改革的痛点所在。我国人才总体上创新能力不强,究其原因,不是没有人才,而是活力不足。
今天,在我们的科研管理、人才管理中看到的往往是“英雄只问出处,谁有帽子谁就揭榜”,“榜”“帅”背离现象相当普遍。比如,“榜”“帅”的管理严重脱节。管事与管人的分立体制,造成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权力分割,科研任务与人才管理两张皮,不讲科研为上,只论帽子大小,甚至是管理部门之间相互制约,如重大、重点课题只能由正高职称的科研人员担任,体制外科研人员无缘申报国家课题,“四唯”现象也越来越盛行。
再比如,“榜”“帅”的责权利不统一问题。科研课题负责人有责无权、有责无利是常态,课题组长负责制形同虚设。政府的科研管理职能放不下来,单位的科研管理绳索越绑越紧。科研人员疲于应付各种检查考核、报表评审,申报课题的精力甚至超过研究精力。科研政绩工程导向,急功近利盛行,追求论文数量、课题进度,严重影响研究质量,“十年磨一剑”已经变成了“一年磨十剑”,甚至导致学术不端、抄袭造假的风气盛行。
还比如,“榜”“帅”之间的潜规则问题。科研项目的评审机制封闭落后,内部人控制严重,分指标、划范围、搞平衡、讲关系已经是课题申报的潜规则。虽然科技体制改革、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但同时来自各方面的改革阻力也在强化,改革往往形式大于内容。
如何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根本上说要靠新的治理理念、治理方式和治理能力,持续改变这种管理生态。有力有序推进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体制机制,需要从解放科技人才的管理体制入手,着力破解揭榜的评价发现机制、激励保障机制、培养支持机制、流动配置机制等问题。
在深化改革中,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这是一个由科技部等7部委和北京市联合建所“张榜”,由国际知名科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王晓东领衔“挂帅”的现代科研机构。在王晓东的带领下,北生所的科研团队15年来一直潜心原创性基础研究,不仅取得诸多原创性突破,成为生命科学多个领域的世界引领者,在成果转化上也迈出了可喜步伐,有望为治疗癌症、乙肝、肺纤维化、生殖系统衰老等重大疾病作出中国贡献。
培养高素质青年人才的加速器
“揭榜挂帅”是培养高素质青年人才的加速器。青年是科研创新的主力军,科研实践是造就高素质科研人才的主战场,“揭榜挂帅”的核心命题就是激励人才在国家最需要的科研第一线建功立业。
科学发展规律证明,赢得青年才能赢得科学的未来。要想在科学事业上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实现从“0到1”的突破,就要通过“揭榜挂帅”的机制不拘一格发现和使用优秀青年人才。
“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坚持四个面向的科研方向,这就需要广大青年科研人员不辱使命、勇于去“揭榜挂帅”创新攻关,这也是冲破“四唯”羁绊,让科研回归初心、使青年科技人才健康成长的正确选择。
要树立“使用就是最好的培养”的理念,敢于给青年人才压担子,积极举荐他们承担重大课题,营造挑战未知、潜心钻研、宽容失败的“空气”和“土壤”。要加快构建面向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推动原始创新源源不断地储备并输送优秀人才。还要建立符合不同学科规律的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在一些研究周期比较长的学科领域,要建立相应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提供稳定的经费支持,厚植创新发展沃土,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