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1年04月09日
“我一直对大数据非常感兴趣,看到很多学校新增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想知道不同学校的该专业在诞生背景和专业学习方面有什么区别?”这是高中生小吴的诉求。
“因为工作原因,我了解到当今养老领域人才紧缺,近几年普通高校出现了老年学本科专业,不知跟高职院校的老年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何不同?”这是学生家长李女士的困惑。
不久前,教育部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引发学生和家长热议。在这份备受瞩目的名单中,不仅有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人工智能等看上去“高大上”的专业,还有老年学、食品营养与健康等听起来“接地气”的专业。
事实上,近年来很多新的本科专业相继落地招生。这些专业有着怎样的诞生背景?培养方向是什么?毕业生就业前景如何?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多所高校进行了深入调查。
乘势而上:服务国家及地方战略
当今是风起“云”涌的大数据、云计算时代,可以说,数据开发能力就是在全球范围加速企业创新、引领社会变革的利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是我国正在实施的国家大数据战略。
在新增专业名单上,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作为新兴专业,已被纳入高校重点专业内涵建设,北京邮电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湖南工程学院等多所高校开设了此专业。不过,即便是有相同的专业名称,在不同院校也有其独特的诞生背景及培养方案。
以天津体育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为例,其诞生就颇具“体育”特色。天津体育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陈洪介绍,当前我国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发展速度迅猛,预计到2035年我国的体育产业总量占GDP的比重将达到4%左右,其主要业态将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但目前从赛事来看,高附加值的体育赛事品类被资本争相开发,但关于“赛事IP价值评估”的大数据分析与研究却很少;从营销来看,广告投放中体育营销比重越来越大,但关于“体育品牌营销”的数据评价模型研究不深,体育广告投放没有权威科学依据;从用户来看,马拉松、自行车等社群运动方兴未艾,但关于用户的社群价值评估与用户量化指标还无法精确显示。此外,专业的运动训练大数据分析范式、对众多细分赛事的大数据分析研究都处于缺位状态。
天津体育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的诞生恰逢其时。记者了解到,该专业主要对接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培养服务于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发展的特色人才。就业方向包括一般性大数据管理领域和体育类大数据管理领域,后者涵盖全民健身、青少年体育、体育赛事、体育营销等多个行业的大数据管理与运用。
近几年,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新增专业可谓不胜枚举,例如,南开大学的密码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我国网络安全的自主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天津大学的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重大需求,顺应我国新工科建设和国际工程教育发展新趋势,等等。
与此同时,服务地方发展战略的新专业也比较普遍。在中部省份的湖南,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众多高校今年都增设了人工智能或机器人工程专业。这主要是为了填补省内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中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的巨大缺口。当然,即便都是机器人工程专业,培养方向也有区别。例如,作为一所以农业类专业为主的高校,湖南农业大学增设机器人工程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农业生产的机器人研发与应用人才,以满足湖南从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对人才的要求。
近期,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结合“双一流”建设,围绕急需领域,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储能技术、量子科技、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生物技术、医学攻关、数字经济(含区块链)、生物育种等相关学科进行重点支持。
总的来看,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是当前高等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的一大趋势。从此次新增专业的集中领域来看,与这一趋势是一致的。
顺势而为:适应行业发展变革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新图景(2020年)》报告,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2019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了5.2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超过三成。而据波士顿咨询公司《迈向2035:4亿数字经济就业的未来》报告预测,到2035年,中国整体数字经济就业容量将达4.15亿。
“云计算、大数据、AI扑面而来,作为基础学科的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该如何应对?”这是摆在经济学教育界面前的一道崭新课题。此次新增专业名单中,西南财经大学的数字经济专业榜上有名。据悉,该校将积极推动传统经济学专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新兴技术相结合,聚力打造这一新专业。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中国正积极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这一趋势必将深度重塑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学科形态和专业业态。”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教育部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丁任重说。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专业负责人盖凯程介绍,他们在深圳多家知名数字科技公司进行调研,发现用人单位对经济学和数字技术交叉融合专业的人才非常渴求,而目前的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缺口较大,亟待进行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的“供给侧改革”。
数字经济涉及经济学、大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统计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西南财经大学相关学科积淀厚实,先期探索实施的“跨学科卓越财经人才培养模式”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为进一步办好数字经济专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仅是经济学,许多传统学科都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革。例如南开大学新增的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湖南农业大学新增的智慧农业等专业,都是面对行业巨变、经过周密调研论证后诞生的。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互联网行业生态和媒体发展格局,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将探索新文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闻与传播教育创新,着力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社会信息系统宏观视野,适应未来融媒时代演进和变革环境,知识、能力、素养能够符合新闻传播、舆情应对、网络与新媒体新业态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南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陈鹏这样解析新增新闻学专业与传统新闻学专业的不同。
从中可以看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与行业变革,将传统专业与新要素相结合,赋予其适应时代发展的生命力,便是诸多传统专业“变身”为新专业的内涵所在。
应运而生:满足人民生活需求
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是我国当前社会无法回避的问题。养老服务应用型专业人才短缺是当前制约我国老年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问题在大城市尤为突出。以天津为例,“十四五”期间,天津将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至少培养培训3万名养老护理员、养老院院长,发展为老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常态化、专业化为老志愿服务。
而如何破解养老服务人才困境,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完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大量应用型专业性的老年学本科层次人才,是当代高等教育必须承担的时代使命。
经过前期深入调研,天津理工大学开设老年学本科专业。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国情意识,了解老年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熟悉老年政策法规,能在民政、社保、卫生健康等政府涉老部门、老年工作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老龄产业相关企业等从事老龄政策研究、老龄管理与规划、老年社会服务与评估、老龄法务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不仅能开展服务,还能进行研究和规划,这是本科老年学专业与高职同类专业的最大区别。
事实上,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求、培养服务人民的相关专业人才,一直是近年高校专业建设的题中之义:为解决幼儿教师严重缺乏,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新增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能在保教机构、教育行政部门从事保教、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新时代人民健康需求,天津科技大学新增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培养能够在食品科学、营养指导、营养评价及相关领域工作的专业化人才;满足人们对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方面日益提升的需求,南昌师范学院增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立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滨州医学院增设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等。
此外,运动康复、录音艺术、健康服务与管理、家具设计与工程……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专业,无不彰显着我国经济的日益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跟高职院校类似专业相比,普通高校的这些专业培养的是既有动手能力,又能开展较高层次研究的人才,将为满足人民群众越来越丰富多元的需求贡献源源不竭的高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