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0年11月30日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科学研究既要探索未知、追求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研选题是科技工作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方向的选择要坚持需求导向,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多年来,我国科研工作者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解决了不少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前不久,被农民兄弟亲切地称为“黄瓜王”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蔬菜育种专家侯锋逝世,引起广泛关注。人们在沉痛哀悼的同时,更对他将毕生心血献给黄瓜育种事业、让黄瓜由价高量低的“细菜”走上千家万户餐桌的研究经历赞叹不已。
“黄瓜还弄个研究所干吗?”曾有当地百姓这样问侯锋的同事。恰恰就是在这样一个看似“没什么用”的研究所里,侯锋带领团队先后育成三代黄瓜新品种12个,在30个省份大面积推广,占全国黄瓜栽培面积的80%以上,累计创造经济效益60亿元。侯锋先生选育的黄瓜品种被装进菜篮、端上餐桌,成为中国老百姓“想吃就吃”的菜。
在农业领域,这样的科学家尤其具有代表性。比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李振声,经过数十年的攻关,取得了多项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科研成果;“蔬菜院士”李天来、“柑橘院士”邓秀新等,通过不懈的努力,引领产业爬坡过坎,带动农民走上致富之路;朱有勇长期扎根云南澜沧扶贫一线,认为“农民院士”是对他最高的褒奖……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科学研究既要探索未知、追求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把科研引向解决与国计民生相关的重大课题上来,可以有效解决目前仍然存在的科技发力不直接、力道不强劲等问题,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在产业融合、惠及民生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把科研引向解决与国计民生相关的重大课题上来,把关注科学“真问题”放在首位,能促进科技创新更好聚焦探索未知、惠泽民生,加快扭转“唯论文导向”“跟风式研究”等不良风气。
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四个面向”,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寻找和开辟更多的“黄瓜地”,挥洒汗水,辛勤耕耘,把个人的科学追求和职业发展,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