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怀化分市场
 您当前位置:创新资讯

“小众学科”如何成为“大众科学”

发布时间: 2020年09月03日

在科技资源并不充足的西北地区,为何固体润滑这个“小众学科”能够得到如此迅速的发展?为何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润滑实验室)能在科技部组织的6次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5次获“优”?这是采访中记者一直探寻的问题。

答案在润滑实验室主任周峰的解释中逐渐清晰,“固体润滑学科是与机械、物理、生物、医学等学科交叉的‘大众科学’,近十年来润滑实验室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进行科学传播活动,把固体润滑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传播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让公众充分了解这个‘小众学科’”。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兰州化物所)所长、党委书记王齐华在采访中提到,润滑学科文化传承就是“少说多干”,科研人员有很强的吃苦精神、协作精神,对名利看得比较淡。

“地处西北,大家通过共同努力,使我们的‘小学科’进入了良性循环。这里的科研条件是领先的,也有很好的文化氛围,年轻人肯干,因此个人也容易得到发展。”王齐华总结说。

事实上,这样的精神传承有着历史渊源。1962年,国家有关部委向中科院提出需要解决液氧条件下的润滑问题,这是兰州化物所摩擦、磨损与润滑实验室(润滑实验室前身)接到的第一个固体润滑研究任务。在陈绍澧、党鸿辛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科研人员在科研大楼外的空地上搭建起模拟条件下的临时固体润滑试验房,日夜钻研,最终攻克了液氧条件下的润滑难题。1997年,党鸿辛和薛群基分别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时有两人当选院士,这在兰州化物所的历史上绝无仅有,直到今天仍被传为佳话。

润滑实验室副主任王鹏也坦言自己受导师刘维民影响很大。“老师在这里默默奉献了35年,言传身教地告诉我们什么是忠诚、什么是使命,所以我从没想过去别的地方。”

而刘维民的经历则体现出润滑实验室又一发展秘诀——对年轻人的信任。1992年6月,博士毕业不到两年的刘维民被兰州化物所任命为固体润滑开放研究实验室副主任。

“在那个年代,只有助理研究员职称的我就能担任实验室副主任,体现出研究所及实验室对年轻人的信任及放手任用,可以说放心起用年轻人是实验室的传统。” 刘维民说。

一件件小事,逐渐汇聚成润滑实验室的优良传承。在这60年的积淀中,润滑实验室确立了“国家需求与学术追求相统一”的价值观,发展了“前沿引领、务实合作、创新奉献”的润滑精神。而这些,正是“小众学科”发展成为 “大众科学”的“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