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7年10月12日
最近,根据北京小客车指标办统计,北京申请新能源汽车指标的人数增加了3.4万。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呈高速增长趋势,今年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34.6万辆,同比增长了33.5%。不过,虽然新能源汽车申请人数增加,但还有不少“摇号族”持观望态度。
“最迟到2025年,电动汽车的性价比将达到或者超过传统燃油车。”10月10日,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李建秋在产业前沿技术大讲堂上对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表示乐观。
当前,新能源乘用车补贴、非补贴性激励、油耗法规等政策,形成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驱动力。随着《中国制造2025》、《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等文件的颁布。“这些都预示着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未来中国汽车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李建秋说。
政策和市场,驱动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李建秋根据工信部每个月发布的新产品公告做了一个统计,他发现今年7月、8月、9月的公告中,跟新能源汽车有关的产品分别有317个、309个、320个,“这表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产品开发是非常活跃的”。
科研人员针对小型纯电动轿车研发的技术中,最重要的就是提升性价比的技术。
“首先是要提升电池性能,降低整车电耗。”李建秋算了一笔账,“就小轿车的整车电耗而言,现在国际上做得最好的大概是每100公里消耗12度电,我们国内做到15至18度电,如果能做到用30度到40度电可以跑400公里的话,基本就可以了。如果算1块钱一度电,加上购车补贴,这个车就跟传统燃油车的花费差不多了。”
根据这种推算,李建秋预计,“到2025年,乐观的话到2020年,300公里续驶里程纯电动车的成本和性能各方面会跟燃油车一样”。
“其次,是要改善充电的便利性。”李建秋建议,“要普及慢充充电桩,定点建设快充充电桩。”
除此之外,安全问题也是让新能源汽车潜在消费者望而却步的一大原因。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自燃的新闻屡见报端。在李建秋看来,这多少有些夸大的效果。
“其实传统燃油车也有事故。”李建秋说,电动汽车因为在发展初期,质量参差不齐,出现了安全事故,但是自2015年严格了安全标准之后,这类事故的发生概率已经大大降低了。
对于产业发展和技术研发,李建秋观察发现,目前工信部新产品公告中的高数量在反映产业创新力的同时,也反映出研发的“粗放”。“如果换一个电池的容量,就发一个新的公告,是不行的,必须得真正静下心来将电机做得更加精密,进一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李建秋说。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工业由大到强的必由之路。”对于企业发展,李建秋建议,国内的整车厂和零部件企业也一定要注重技术的升级,密切关注国际前沿一流技术发展趋势,把整车布局转化为企业后五年的研发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