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怀化分市场
 您当前位置:创新资讯

中试平台:实验室到应用场的“路”与“桥

发布时间: 2024年10月22日

科研人员在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的广东省科学院精密仪器中试平台工作。

新华社记者 李任滋摄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作出部署,要求“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等。本版今起推出“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新实践”系列报道,旨在探讨如何将转化路径走通走实,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行业内存在一种共识:产品研制出来并不意味着能顺利生产出来,研制与高质量生产之间存在巨大鸿沟。”谈及科技成果转化,超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越科技”)中试部总经理孙永升感慨良多。

这番感慨,是因为着实“苦鸿沟久矣”:产品好不容易研发成功,批量生产过程却问题不断,废品率居高不下,被迫大量返工;到了生产阶段还要进行大量设计变更,甚至到了客户手中还冒出各种问题,研发人员只得一次次前去“救火”……

在实验室和应用场之间“铺路架桥”,正是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存在的意义。

今年以来,概念验证、中试平台备受关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有关部门也出台多部文件,提出多种中试平台建设模式,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探索建设方式和运作机制。

建设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有哪些新实践?如何更好应对建设过程中的挑战?围绕以上问题,科技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加强顶层设计

概念验证是指从技术、市场、产业等维度,对科技成果进行验证,旨在验证技术可行性并判断其商业价值、评估其市场潜力,是吸引社会资本推动科技成果变成产品、迈向市场化产业化应用阶段的重要环节。

中试即中间性试验,指产品生产从实验室环境转移到工程环境,对新产品的工业化、批量化生产的可行性进行全面验证。中试是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向生产力转化的关键环节。

“中试平台是专门用于进行中试的设施或机构,通过提供必要的环境和设备,帮助科研团队、企业在接近实际生产条件的环境中验证和优化研究成果。”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原主任沙南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试平台对于促进科技创新、降低研发风险、加速成果转化、吸引投资及推动产业协同发展至关重要,有利于推动科技成果跨越从科研到产业化的“死亡之谷”,帮助企业提升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流程、加强成本控制。实验室里剂量小,设备、环境相对可控,而量产阶段生产环境复杂。一个技术先进、功能齐全、运行高效的中试平台,可以模拟实际生产环境,帮助企业预先发现和避免风险,提高投产成功率。

为加快概念验证和中试平台建设,相关部门接连出台政策措施。

今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中试发展取得积极进展,重点产业链中试能力基本全覆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中试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试平台5个以上,中试发展生态进一步优化,一批自主研发的中试软硬件产品投入使用,中试对制造业支撑保障作用明显增强。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新材料中试平台建设指南(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力争建成300个左右地方新材料中试平台,择优培育20个左右高水平新材料中试平台,打造专业化建设、市场化运营、开放式服务的中试平台体系。

多地积极探索

谈及中试平台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作用,孙永升分享了一个案例。

当计算机应用于恶劣环境时,析出的水汽会附着在元器件表面,甚至“钻进”关键连接部位,轻则导致设备连接失效,重则发生短路。

超越科技中试团队针对这个问题快速制定了在连接部位增加密封胶的方案,并在试验中一次通过。但应用后,生产一线的抱怨接踵而至:“产品应用场景特殊,每次维修时间只有1小时,而现在清理就要1小时,怎么维修?”“胶的表面固化需要2小时,生产效率怎么保证?”

“快捷维修”“快速固化”是必须要解决的关键点,但因使用位置存在精细圆孔结构,且需要满足-50℃到120℃的宽温使用场景,对附着力、拉伸强度、撕裂强度的要求极高,各类现有胶剂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面对困难,中试团队没有退缩。针对黏度、硬度、拉伸强度、撕裂强度、伸缩率等多个重要参数进行重新解构分析,明确关键要素和重要变量;之后采用单变量管控法,改变黏度、调整光敏剂配比、降低表面张力……历经3个月、几十次的反复改进,团队最终形成低附着、快速光敏固化密封方法,固化时间仅需3分钟、维修时间缩短至10分钟,产品顺利进入量产。

有调查数据显示,借助中试平台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成功率可从30%提高至80%以上。全国多地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试平台的消息纷至沓来。

在深圳,广东省新型光电材料与成像器件中试平台落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将推动广东新型光电材料与成像器件领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佛山提出推动打造“概念验证之都、小试中试天堂”的城市新标识,目前已建有概念验证中心、小试中试平台超100家,未来还会梯次建设200家以上中试平台,构建“中试+研发+孵化+基金+应用场景”的生态系统。山东、湖南、浙江等地纷纷出台布局、培育制造业中试平台的政策,以中试平台发展助推制造业进一步转型升级。

丰富建设路径

未来如何更好建设中试平台?

一方面,分类施策尤为重要。受访专家认为,中试平台位于产业链中游,上承科研,下接市场应用,广泛涵盖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应聚焦不同行业领域发展阶段、对中试的需求特点等,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例如,《新材料中试平台建设指南(2024—2027年)》明确,新材料中试平台建设重点领域包括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无机非金属、前沿材料,聚焦短板材料突破和前沿材料创新的关键共性技术。该文件还提出,聚焦产业发展需求,以激发各方参与积极性、提升建设效率和运营活力为目标,支持企业、产业园区联合科研院校等单位,因地制宜探索多样化的建设运营模式,实现中试平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另一方面,集群化发展也势在必行。沙南生说,目前示范性中试基地尚未形成规模效应。虽然政府倡导建设了一些综合性中试产业基地,提供全方位成果转化服务,但在全国范围内尚缺乏大规模的中试平台和基地,各地尚未形成中试平台集群,导致中试技术服务的覆盖面不够广泛,无法全面支持产业发展。

沙南生认为,从产业创新的角度看,中试平台能为成果供需两端提供专业化技术服务,要加强中试平台集群化发展,有效聚集投资机构、行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专业化中试人才等创新资源,形成多方位、跨领域的生态系统。他也期待,在产业准入、安评环评、政策支持等方面,相关制度细节能进一步完善。“中试平台建设能帮助科技创新成果顺利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推动产业创新,降低产业化风险,实现科技成果价值最大化。”沙南生说。


来源:科技日报、科技情报参考